弗里德里克-肖邦的传记

 弗里德里克-肖邦的传记

Glenn Norton

传记--深渊中的一瞥

柏辽兹这样评价肖邦:' 与我所认识的任何音乐家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而舒曼:"。 即使在停顿中也能认出肖邦 "Giorgio Pestelli写道:" 在肖邦的音乐奇迹中凝结的神秘成分中,很可能在某一时期,就像今天一样,那种绝对的原创性,那种直接的可识别性的概念,取决于一种 "圣歌 "的发明,这种圣歌在声音中只有遥远的祖先,这种圣歌如此原创,以至于它实际上必须从头开始发明自己的声音,即声音的钢琴 ".

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肖邦(但他的名字也被誊写成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于1810年2月22日出生在泽拉佐瓦沃拉(波兰华沙),出生后不久,全家搬到华沙,弗里德里克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表现出如此早熟的品质,以至于8岁时,作为莫扎特的新手,他举办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

甚至他的普通学校学习也为他的音乐兴趣提供了灵感,因为他开始热衷于波兰的历史,并开始为最重要的事件创作音乐评论。 对他的国家生活的兴趣,将成为他个性和灵感的一个恒定因素,这种兴趣已经很活跃:事实上,波兰人的痛苦、愿望和对自由的渴望。波兰经常通过他的钢琴的 "绝望"(正如他所报告的)声音来表达自己。

在完成了与著名作曲家J.Elsner的学习后,Frydryk于1829年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Constance Gladowska,他与她有过短暂的快乐和许多失望,还有Niccolò Paganini,他用他奇妙的小提琴技巧使他兴奋不已。

1830年,由于波兰的政治局势不利,肖邦搬到了维也纳。 在他到达奥地利国土的几天后,华沙爆发了反对俄国沙皇政权的叛乱。 但奥地利人也反对波兰独立,年轻的弗莱德里克立即感到被敌意包围。

See_also: 拉斐尔-纳达尔的传记

当华沙落入俄国人之手的消息传来时,他在绝望中创作了被称为 "华沙陷落 "的回旋曲(作品10之12),充满了戏剧性。热心人。

1831年,他搬到了巴黎,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中,他结识了门德尔松、李斯特、贝利尼、德拉克洛瓦(大画家,还为音乐家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海涅(诗人)等伟大的艺术家。 即使在法国首都,他作为钢琴家的名气很快就大了,即使他的公开音乐会很少,因为肖邦不喜欢人群,但这足以欣赏他微妙的激情和忧郁的风格。

他开始频繁出入巴黎最负盛名的文化沙龙,当然,法国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也经常光顾这些沙龙。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其中一个沙龙里,他遇到了作家乔治-桑,后者在他的艺术和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与一位波兰准新娘暴风雨般地突然分手后,作曲家生病了,搬到了在马略卡岛,在现在无处不在的桑德的建议下,试图从已经变成肺结核的流感中恢复过来。

起初,这种气候似乎对他有利,但由于病情加重,被隔离在卡尔图斯修道院中,使弗雷德列克陷入了深深的抑郁。 在这段煎熬的时期,他创作了令人惊讶的前奏曲,这些篇幅从不止一支笔中引来了赞美和感动的话语,但没有忘记它们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具偶像色彩的音乐。舒曼说,这些作品让他想起了 "废墟和鹰的羽毛",这并非没有道理。

1838年,乔治-桑和肖邦一起去马略卡岛过冬:旅途中的不适和在岛上的焦躁不安对作家来说很兴奋,但对音乐家来说却很害怕,尤其是潮湿的气候使他的健康状况大大恶化。 1847年,肖邦与桑的关系结束了;第二年他去了英国,在那里他见到了狄更斯和萨克雷;在伦敦,他为波兰难民举办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并在次年1月回到了巴黎,身体状况不佳,经济严重困难。

在他妹妹路易丝的协助下,弗里德里克-肖邦于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去世。 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仪式:他被埋葬在巴黎,与贝里尼和切鲁比尼相邻;他的心脏被带到华沙,送到圣十字教堂。

肖邦在钢琴上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 事实上,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献给钢琴的,其旋律的类型在音乐史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简单、纯粹、优雅)。 肖邦被定义为卓越的 "浪漫 "音乐家,也许是因为他明显的忧郁,但我们不要忘记,他的音乐中富有现在激情的爆发力现在的戏剧性是一种活力,有时接近于暴力。

在肖邦身上,钢琴的历史达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 他让这种乐器成为最伟大的知己,成为一生的伴侣。 他的钢琴作品可以分为不同的作品组,这些作品并不遵循预先设定的模式,而只是艺术家想象的过程。 16首《波罗奈斯》遵循了贵族舞蹈的流程和热情的特点。从1820年开始创作的59首马祖卡,是最接近波兰传统民歌的作品。

这部作品与26首前奏曲(1836-39)一起,由于其形式的直接性和本质性,代表了欧洲浪漫主义的一个高峰。 4首巴拉德舞曲,灵感来自波兰诗人既定的奏鸣曲形式似乎不太适合肖邦的想象力,它与自由即兴创作的暗示有关;他在两首青年协奏曲和三首奏鸣曲中使用了这种形式,其中一首被称为《葬礼奏鸣曲》,因为那首著名的《三月》。取代了传统的Adagio。

此外,肖邦很少使用管弦乐队,他对管弦乐队的技术只有大概的了解。 他的管弦乐作品很少:《莫扎特〈唐璜〉二重奏变奏曲》(1827年)、《波兰主题大幻想曲》(1828年)、《克拉科维亚克回旋曲》(1828年)、两首协奏曲(1829-1830年)、《安达斯皮亚诺》和《大波兰舞曲》(1831-1834)、《快板协奏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钢琴作品是有限的:19首波兰歌曲,为声乐和钢琴而作(1829-47);大提琴和钢琴作品,包括G小调奏鸣曲作品65(1847);G小调三重奏作品8(1828);C大调Rondeau作品73,为双钢琴而作(1828)。

除了这些作品,还必须加上:二十首华尔兹(1827-1848)、四首即兴曲(1834-1842)、四首舍利子(1832-1842)、波莱罗舞曲(1833)、塔兰泰拉舞曲(1841)、F小调幻想曲(1841),以及两首杰作《柏斯》(1845)和《巴卡罗拉》(1846)。

See_also: 卡米拉-尚德, 传记

他顽强而出人意料的调式为未来开辟了新的视野,预示着瓦格纳和现代和声的发展,一直到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印象主义。 但肖邦的这种现代主义与经典紧密相连:主要是与巴赫,以及与莫扎特,肖邦通过选择的亲缘关系与之相连。

尽管肖邦对情节剧持敌对态度,但他却深受其影响。 事实上,他的许多旋律都是对法国和意大利情节剧模式的器乐翻译,特别是贝利尼,这位波兰作曲家对他非常欣赏。 尽管他拒绝任何文学作品对其创作的干扰,但他是一个思想开放和具有文化感知力的人:这使得他的作品是浪漫主义精神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综合体之一。

尽管他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巨大的传播,但似乎很少有人理解肖邦看似如此平易近人的艺术背后隐藏着什么令人震惊的内容,在这方面,只需回顾一下总是无懈可击的波德莱尔的话:" 轻盈而热情的音乐,像一只辉煌的鸟儿在深渊的恐怖上空盘旋。 ".

Glenn Norton

Glenn Norton is a seasoned writer and a passionate connoisseur of all things related to biography, celebrities, art, cinema, economics, literature, fashion, music, politics, religion, science, sports, history, television, famous people, myths, and stars. With an eclectic range of interests and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Glenn embarked on his writing journey to share his knowledge and insights with a wide audience.Having studied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Glenn developed a keen eye for detail and a knack for captivating storytelling. His writing style is known for its informative yet engaging tone, effortlessly bringing to life the lives of influential figures and delving into the depths of various intriguing subjects. Through his well-researched articles, Glenn aims to entertain, educate, and inspire readers to explore 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achievement and cultural phenomena.As a self-proclaimed cinephile and literature enthusiast, Glenn has an uncanny ability to analyze and contextualize the impact of art on society. He explor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creativity, politics, and societal norms, deciphering how these elements shape our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His critical analysis of films, books, and other artistic expressions offers readers a fresh perspective and invites them to think deeper about the world of art.Glenn's captivating writing extends beyond therealms of culture and current affairs. With a keen interest in economics, Glenn delves into the inner workings of financial 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trends. His articles break down complex concepts into digestible pieces, empowering readers to decipher the forces that shape our global economy.With a broad appetite for knowledge, Glenn's diverse areas of expertise make his blog a one-stop destination for anyone seeking well-rounded insights into a myriad of topics. Whether it's exploring the lives of iconic celebrities,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ancient myths, or dissecting the impact of science on our everyday lives, Glenn Norton is your go-to writer, guiding you through the vast landscape of human history, culture, and achievement.